Puppet 在各種類型的目錄結構設計 (directory structure)

2017-07-27 Puppet

雖然這是舊文了(30 March 2017) 但我覺得很有幫助,主要是說 Puppet 的目錄結構的設計,在 Puppet blog 上提到「Magic directories: a guide to Puppet directory structure」這篇,我認為對於剛入門 Puppet 有很不錯的幫助。

 

我認為在使用 Puppet 最重要的不在於技術層面,而是你怎麼管理,怎樣設計才能讓使用者能夠好理解、好上手,畢竟 Puppet 的門檻並不低,但真正用過會覺得 Puppet 幾乎無所不能 XDD

 

裡面談到了你在規劃 Puppet 時各種分類怎麼設計你的目錄、檔案結構,主要提到:

  • Base paths
  • Configurable paths
  • Environments
  • Module structure

 

為什麼會特別提到目錄架構的設計,還有一個原因是 Puppet 有許多相同名字的目錄,如 manifests、data、spec、example …. etc,但每個的用途都不同,而且 Puppet 有他的讀取順序

 

裡面提到的這幾項,我最有感覺的是 module structure,因為 Puppet 經過了好幾次的大改版 (3>4>5),然後 Puppetlabs 官方建議的 module 寫法也大幅更新,原先都是用 parms.pp 來存參數,後來 hiera 取代了 parms.pp,寫法也大幅更換,至今 Puppetlabs 也未能更新所有 module 到最新的寫法,都是先拿 puppetlabs-ntp 先開刀

 

如果在寫 Puppet module 建議還是按照這篇 module structure 的架構設計會比較好懂、彈性,不過如果你早期就使用 Puppet 用的版本比較舊,就必須考量新的寫法和用法是否相容。

 

給 Mr. 沙先生一點建議

彙整

分類

展開全部 | 收合全部

License

訂閱 Mr. 沙先生 的文章

輸入你的 email 用於訂閱